家里的书房是陈劲游的个人实验室,他下班回家后就在这钻研自己的发明。
目前的很多创新项目都是以老带新,陈劲游开始和年轻人一起合作。
陈劲游这31年坚持不懈的钻研发明,得到了多方认可。
陈劲游采集测量数据,准备改造校表台以开展新的创新项目。
感动标签 躬耕
电能表是电力买卖中的“秤”,当这杆秤发生故障,无法即时计量奔走的电能时,“追补电量”便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
传统的追补电量,需由抄表者携带校验仪现场分析、记录数据后人工计算,费时耗力。直到2013年底,10台追补电量功能的电能表在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试水”,一条可远程抄表即时“追回”电量的捷径才被发现。
同样被发现的,还有发明者陈劲游的坚守、执着和痴迷。失压、失流造成电力计量的灰色地带,是带追补功能电能表的用武之地,陈劲游31年躬耕于此。
本报记者 谭欢 通讯员 刘菲菲 席佳 谭茂茜 专题摄影 李志杰
万一梦想实现了呢
儿时制作玩具大学组装电视机
“道理上跟他们说不清楚,搞一个东西给他们看,用事实说话。”
今年57岁的陈劲游,现任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助理技术专家。
出生于湖南常德的他身材高大,健谈爱笑。父母都是医生,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他养成了耐心细致、爱钻研的性格和习惯。
那个年代,农村医疗条件还很落后,有些基层医院甚至没有配置氧气罐。有时接诊一些呼吸困难的病人,父亲便通过化学反应“生产”氧气来给他们输氧。
对化学颇有研究的父亲也会手把手教他做实验,用铜片与稀硫酸产生电流,在小灯泡亮起的瞬间,欣喜和激动在陈劲游心里升腾。童年时,他的玩具大部分是DIY成的,医院里多出来的橡胶带,可做弹弓;找一些粗细合适的树枝,精心削磨成陀螺……
上世纪70年代,陈劲游在当地煤矿广播站接触到收音机、扩音器等,在那时弄清楚了“电容”、“电阻”的概念。“在煤矿期间,我负责发电,常跟发电机打交道,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陈劲游回忆道。
与电力结缘始于大学时代。恢复高考后第二年,陈劲游考了常德市石门县的物理科“状元”,被郑州工学院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录取。在校期间,他还和同学一起组装过黑白电视机。大学毕业后,陈劲游被分配到湖南凤滩水电站运动仪表班,负责维护指示仪表,两年后转到湘潭电业局开始做计量。
此时,当地一家大型钢铁厂35千伏线路的保险丝熔断了,大概持续一个多月,那时没有自动化运行系统。按照规章,事后要追补电量,供电局根据公式算了好几遍。
对方也出动了技术人员,一口咬定估算的不准,并直指软肋。当时的方法就是假设三相负荷对称,一假设就容易出现误差。负荷不对称比较大的话,误差比较大。100千瓦时电误差一两度,可能没人计较,但100万千瓦时电的话,误差就二三十万千瓦时,折合当时电价差不多一二十万元。
这事发生在陈劲游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他影响很大,因为自己是大学生,大家面对这个棘手的纠纷,都指望着局里少有的大学生。“你是大学生,这事你要搞定啊”,陈劲游临危受命,工作热情也高,翻查资料,左算右算。但根据当时的条件,只能估算到这个程度。最终,还是依靠双方谈判协商解决此事。
资料查多了,陈劲游发现能有更好的方法追补电量计算。以往的方法源于当时普遍使用的机械式电能表计量原理,而后来的电子式电能表,电压、电流和功率原则上是两相合成后的元件来记录,是固定的,不能够变的。
他提出,应该“盯住”有额定值、变化最小的电压来寻求突破口,三相负荷虽然不对称,但即使一相失压,另两相还是正常的,可以借此来追补电量。
不过,当时的想法得不到专家和权威的认可,“我们这么多年没解决的问题,你一下子就解决啦,不可能。”陈劲游始终觉得,专家并没仔细看过他的方法,凭直觉就否决了。多年后回想此事,他又认为可能是当时的言语表达不十分到位,以致专家们误解。
回头来看,这件事上的挫折算不上坏事,还成为了他决心钻研追补计量领域的最原始动力。“道理上跟他们说不清楚,搞一个东西给他们看,用事实说话。”
这段时间,一位同事据此发明了一个失压计时仪,能把失压时间记录下来。但仅限于记录时间,追补电量仍要人工计算。这又给了陈劲游不少触动和启发。
自此,“电力”、“计量”成为陈劲游职业生涯的标签。
不疯魔不成活
自费买样表花了十五六万元
“你看我把别人打麻将的时间用来搞研究嘛,不管搞没搞出来,总比打麻将有意义吧?“
曾经的一时意气后来成了爱好和习惯。在“陈劲游技术专家创新工作室”成立前,家中书房一直充当实验室的角色。陈劲游买电子元器件,买AD转化器。把电压电流测出来,自己动手计算,做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电能表。
他爱上收集各式电能表,拆分后研究一番。熟悉他的同事和朋友,出差遇上少见的电能表会特意买回相送。陈劲游粗略算一下,这些年购买各式元器件和电表,花费至少十五六万元。“他就自己搞他的名堂,还不准我打扰。后来想反正他就这么个人,就当花点钱买高级玩具,让他去玩,让他一个人去玩吧。”对于这个特殊癖好,妻子有些无奈,但更多的是支持和理解。
让人意外的是,他代步的小轿车不过10万元出头,服役已超11年。陈劲游认为,车就是代步的,他不追求驾驶体验,也不敢超速和飙车,也就没必要买更好的车。
不疯魔不成活。有一天,厨房里高压锅突然漏气了,正在做菜的老婆赶紧冲进“实验室”呼救,陈劲游心不在焉地被拽过去,一把打开高压锅盖,滚烫的开水喷涌出来,猛然回过神来,胸口已被烫伤一大块。
下班回家直接就钻进了书房,对家务活儿基本不闻不问。这让妻子颇有怨言,“你搞了几十年,没见名,没见利,你图个啥?”陈劲游赔着笑哄老婆,“你看我把别人打麻将的时间用来搞研究嘛,不管搞没搞出来,总比打麻将有意义吧?”家人无可奈何,也只好当“理”认了。
采访中,陈劲游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插曲”:在一举成名天下知前,他曾“下海”到三产公司,渴望让自己的一纸发明“飞”向寻常百姓家。
七年的卧薪尝胆,仍郁郁而不得,他感怀自己的发明不受重视。“没有资金、没有立项,呆了好几年也没有搞起来,反正搞不出来,那我不如回来。”2010年,陈劲游重新回到中山供电局计量中心,从一名普通班组成员重新开始。
此时的他,多少有些落寞。“情绪很低落,那段时间也申请了两项专利。因为在那里(三产公司)搞不成,我觉得永远搞不成了。”
2012年,陈劲游迎来人生的转折点。他的原话是“运气来了,领导说‘你搞吧’。”当时广东电网公司下发通知,鼓励职工创新,此举在中山供电局掀起波澜,陈劲游的诸多发明专利迅速开花结果。关于追补电量项目,陈劲游和团队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及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成果震惊了全国电力行业。
中山供电局计量中心校表班的班长张念是工作室的成员之一,从2002年至今,她跟陈劲游共事已经10多年了。她对“师傅”的细心赞不绝口,“比女孩子还要细心!平时听说我们有困难,他会跑过来帮忙想办法。”。
运行一班的吴智海与陈劲游是多年的老相识,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般人都只求完成工作任务,但陈工在工作之余钻研劲头还一直很足”。
陈劲游爱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我爱发明》,几乎每集都看,节目描述了采访对象搞发明的艰难过程,他深有同感。“首播是晚上6点多,有时候下班晚了,我就等到12点钟后看重播。”节目中的主角多是农民,大多没进过大学学习,而是自学着原理去搞发明。
感动之外,更多的是敬佩。“他们就凭这个执着,根本不会想到这个会卖多少钱,他们只会想这个会比人工节省多少功夫,取得啥效果。他们没有经商的头脑,这跟我的想法差不多。”
三十载夙愿得偿
追补电量电力计量中的“黑洞”
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在非对称负荷下异常电量实时计算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两年前,“陈劲游技术专家创新工作室”成立。同年,他和团队成功研制出带电量追补功能的样机,目前已有10余台正式投入使用。
试验室的大量实践证明:通过加装这一装置,在校表台模拟故障误差小于0.5%,现场模拟故障试验误差小于3.5%,可实现失压、失流追补实时远程抄读,大大小于人工计算的误差范围,还省去了繁琐计算过程。
今年1月12日,南方电网公司组织专家鉴定委员会对这一成果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在非对称负荷下异常电量实时计算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东家”湖南湘潭电业局派员专程来中山,学习追补电量实时计算技术。陈劲游亲自授课,将整个系统的技术重点、难点倾囊相授。广州供电局、中国电科院、华中科技大学也对此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近期将陆续派人“取经”。
电能表准确计量的实际意义有多大?陈劲游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中山供电局每年约200多亿千瓦时用电量,如果所有电能表平均“慢”了1%,则每年少收上亿元电费。相反,如果多收了客户电费,不仅有失广大用电客户的信任,更损害大型国企形象。
以前追补电量都是人工的,根据教科书和有关供电规则,大致根据正常用电来估算,比如你前3个月没有故障,平均每月用电100千瓦时,那发生故障的那个月就按100千瓦时电来算。“看起来很合理,但有可能估算少了或者多了。”陈劲游介绍道。
一直以来,追补电量原则上是根据这些规则大体估算一个数据,再由抄表员跟用户“讨价还价”,“全国目前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后来按照更正系数来算,由于要假设负荷三相平衡,还是没有解决误差范围大的问题。
陈劲游有关追补电量的背景如是写道,保守估计每年涉及三相计量装置故障,需人工计算追补电量约有几亿千瓦时。而该数量仅是能追补到的电量,由于各种原因未追补到的电量则无法统计。
31年来,陈劲游先后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专利共21项,近一半的专利致力于解决电能计量中的各种技术难题。
陈劲游和团队开发的全国首个“单相电表的模拟比对系统”,矗立在校表班组的工作车间,酷似银行自动取款机的铁疙瘩。按照设想,当客户怀疑电表不准时,可将表拆下,置于有标准电能表的对比系统中,同时接入相同线路读数比对,结果一目了然。
他当众演示,一连多次点击“开始比对”,系统反应迟钝。陈劲游见状大笑起来,“哈哈,这个模拟台还没有彻底的完善,我们要让它更傻瓜,一般人都能操作。”
话语间,没有丝毫尴尬,多的是豁达和热心如故。
■记者手记
到底是谁真正发现了“陈劲游”?
荣誉接踵而来,发明者陈劲游的过往故事也被发现,电力计量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度量衡。
当初发现失压追补电量的种种漏洞时,陈劲游初出茅庐;时至带追补功能的电能表问世,距离他退休仅剩不到4年。这一时间跨度31年。
诚然,感动人心的是陈劲游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更准确地说,是如痴如醉。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功利地看待这些发明成果,长时间得不到重视和变现,可能坚持三五年也就放弃了。能够从一而终,无他,唯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曾经的他,也感怀不遇。下班回家钻进书房,捣鼓他的宝贝样表,这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让陈劲游高兴的是,现在大家的创新热情提高很多,以前没几个人愿意花心思搞创新。现在总体形势变了,考技师越来越难,要写论文,要职工创新的成果,有了这些资料和成绩才能申报。
在中山供电局采访时的所见所闻是,公司一方面鼓励创新,一方面也在改进配套设施。目前的很多创新项目,都是以老带新,陈劲游开始和年轻人一起合作。
抛开近两年的荣誉加身,年近退休的陈劲游,其职业生涯在外人看来静如止水。再普通不过的一名员工,一切按部就班。但他一如既往,钻研发明,坚持不懈。正是这种坚持可能让追补计量“黑洞”成为历史,让带有追补功能的电能表得以面世。
陈劲游发明了追补电量装置,又是谁发现了陈劲游,让这些发明专利和创新才华重见天日?记者想起唐代大文豪韩愈的《马说》名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仅有内因是不够的。外因不仅是不可缺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由此观之,伯乐者,创新之制度也。
■语录
“我非常荣幸我能在计量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余年,我觉得它很有技术含量,很多技术仍有提升的空间,这些吸引着我,我会一直干下去,将它越做越好。” ——陈劲游
“游哥就是一位慈祥的老夫子,孜孜不倦地将他的知识传授给我们;他又是学科的领路人,不断带领我们创新进步。”
——陈劲游创新工作室成员 孙彩丽
“研发电能表的那段时间,他整天魂不守舍的,有好几次我交代他回家时给儿子买学习用品他都忘了,还经常发呆,我看着心疼,劝他不要那么拼命。” ——陈劲游的妻子
★荣誉榜单★
12项发明专利
4项实用新型专利
5项技术革新成果
6次获广东电网公司、地市政府、地市局级科技进步奖或技改贡献奖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和中
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年会上发表了论文3篇
南方电网公司“2014年度技术革新标兵”广东电网公司“2014年度技术能手”
“陈劲游技术专家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南方电网公司2013年度“优秀工作室”,获2013年度广东电网公司“工作室成果”二等奖,2014年获南方电网公司认定和星级工作室授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