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4月9日电(记者侯文坤)“沿途花木看不尽,道侧处处绽奇葩……”人们赞誉华能苗尾·功果桥水电站为“花园式电站”。
苗尾·功果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云龙县境内,是澜沧江流域第一个“一厂两站”的水电站,两座电站相距40余公里。其中,功果桥电站已于2012年6月全部投产发电,苗尾电站计划于明年12月首台机组投产。
电站党委书记、建管局局长沈嗣元介绍,成立苗尾·功果桥建管局伊始,就有了打造“绿色电站”的想法,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水电景观工程”的建设理念——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协调电站整体景观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在云龙县功果桥镇三崇山下,还建起了一座鱼类增殖站。“这是国内首创养殖水零排放、室外循环水养殖的鱼类增殖站。已成功实现了澜沧江土著鱼种光唇裂腹鱼、后背鲈鲤人工增殖,实施增殖放流4万尾鱼苗。”沈嗣元介绍。
“沧江中段云龙界,深山峡谷万丈岩;蜿蜒小径驮铃响,荒村野岭马帮来。”这是包祝林老人记忆里关于澜沧江一线的过往。如今,澜沧江依旧奔流,而脚下不再是人马驿道,沿江修建的120公里柏油公路一改过去的闭塞,串起了世代生活在江边的人们。
“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是我们始终秉持的理念。”沈嗣元说,在电站建设拉开序幕的同时,兑现支持当地建设的承诺,为移民建新村,为当地架桥铺路……
记者眼前的功果桥镇,新楼林立,商铺遍地,车水马龙,生机勃勃。“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很多就是当地的,有私家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同行的一位老乡介绍当地巨变。
云龙县苗尾乡苗尾村元江坝村民小组,距离在建的苗尾水电站不到3公里。48户人家世代以种田为生,因缺少引水设备,当地水田被称为“雷响田”,意思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年月则有收成,若遇干旱则寥寥无几,甚至绝收。
了解到元江坝村的困难后,电站随即把建提水站的活“揽了过来”,项目投资20万元。2014年4月,提水站竣工时正赶上大春播种,当年元江坝小组大春收成达到历史新高,亩产水稻1200多斤。
水电站普遍地处山区,往往建在道路不通、经济落后、教育滞后的地方。为此,华能澜沧江公司在水电开发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实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百千万工程”。截至目前,苗尾·功果桥电站依托该工程,累计投入800余万元,项目涉及希望小学、农村卫生室、农村文化室、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等。
除了物质支持,电站里还有一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他们每隔两周便会到周边小学开展课外辅导、送电影等活动。“大家乐于这样的志愿服务,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体验。”青年志愿服务者朱忠锋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