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名称:河北新旺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邮政编码:062450 联系人:葛经理 手机:13930779851 地址:河北省河间市东大汉工业区 |
|
|
|
--公司动态 |
|
|
以责任之名护航西电东送-华阳绝缘子 |
2014年兴安直流检修期间,天生桥局线路检修人员对兴安直流陶瓷绝缘子进行零值检测。 陈世寅 摄
2014年冬天,天生桥局线路运维人员对模拟导线上的覆冰进行测量。陈世寅 摄 ±500千伏天广直流输电线路从黔、桂两省(区)交界处的天生桥出发,像一条空中的电力高速公路,经过1000多公里的奔袭将电输送到广州。天生桥是西电东送的源头,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则为这些线路搭建起一道道隐形的保护屏障,让每一条线路都能安全地延伸到远方。 目前,天生桥局运维的±800千伏楚穗直流和500千伏罗百Ⅰ、Ⅱ线已经实现安全运行1600多天,未发生任何跳闸事件,创造了这3条线路投运以来的历史最长安全运行纪录。2008年抗冰保电、2010年亚运保电、2011年大运保电等重大任务中,天生桥局也都表现了“能打胜仗”的能力和魄力。 这种魄力源于天生桥局特有的“桥头堡文化”——规矩踏实做人做事、敢于担当责任、对职业充满敬畏之心。 本报记者 孙维锋 通讯员 汪思奇 李桦 方野 陈世寅 榜样力量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此来立好规矩、树立榜样,带动团队争先创优。 天生桥局建局初期管辖线路只有数十公里长,如今管辖线路长度达1200公里;职工人数从最初的30余名增加到当前近300名;管辖范围从天生桥站、兴仁站,到正在建设的世界首次采用大容量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组合模式的背靠背直流工程——鲁西背靠背直流工程……资产规模扩大、队伍不断壮大、技术力量逐日攀升。 随着天生桥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支队伍,输电线路上更是不乏“90后”的身影。对于来自五湖四海和不同生活环境的年轻员工来说,穿越无人区的恐惧、一个人在大山深处的孤寂、疏于照顾家庭的负疚感、长期野外工作的危险造成的情绪波动等都是严峻的考验。 如何让员工稳定情绪和心态,让团队发挥出最好的工作状态,直接考验着天生桥局的管理能力。西电东送事业的“老兵”、天生桥局党委书记方辉告诉记者,“职工队伍稳定”和“安全生产稳定”是天生桥局最重要的事情,也是花了最大力气去做的两件事情。 为此,天生桥局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此来立好规矩、树立榜样,带动团队争先创优。从效果来看,正如曾国藩所言的“养活一团春意思”,整个团队像春天一样朝气蓬勃,保持了旺盛向上的生机,在事业上才有所作为。 天生桥局输电管理所从2012年就开始了党员责任区的建设,通过划分线路党员责任区,把党员的责任和生产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让团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线路二班是±800千伏天广直流1-75号段区的责任班组,这些段区同时也是该班班长罗大庆的党员责任区。 2014年6月4日,由于道路施工,又恰逢当地受暴雨侵袭,导致±500千伏天广直流马侧接地极102号塔发生倾斜。当天,罗大庆立即带领班组人员赶往现场,冒着大雨设立警戒线、安装临时拉线、装设在线监控装置、联系设计院人员现场勘察设计改线方案、每小时巡视隐患点并测量杆塔倾斜度等,并开始了24小时的蹲守监控。 “在现场,衣服就没有干过,不是被雨水淋湿就是被汗水浸湿”,这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就这样,一待就是一个多月,住在自己搭的简易帐篷里、吃饭由换班人员来送、要预防毒虫毒蚊,还要忍受高温和不能洗澡等不便…… 虽然安排了罗大庆换班休息,但他从未离开过现场一天,他说:“党员就要在困难面前起到主心骨和主力军的作用。”这期间,罗大庆带领班组人员还陆续展开了征地协调和测量等大量难度很大的工作。直到去年7月中旬,对102号—104号塔成功完成迁改,罗大庆才放心地离开现场。 天生桥局输电管理所有18名党员,每个党员都发挥了其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全所50多名员工一起,在大山深处精心守护着1200公里的输电线路。 踏实守纪 党员干部坚持为人、做事都从严从实,踏踏实实遵守纪律,按规矩做事。 “画鬼魅易,画犬马难”,把虚无缥缈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不算难,而要把身边日常的事做到位、做踏实,却并不容易。在方辉看来,天生桥局党员干部正是坚持了为人、做事都从严从实,踏踏实实遵守纪律,按规矩做事,一心一意为所从事的职业服务,才让企业获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天生桥局线路四班负责维护西电东送三条重要主干道——±800千伏楚穗直流、500千伏罗百Ⅰ、Ⅱ线相关线路段。这3条线路不仅电压等级高,而且线路走廊地形地貌复杂,运维难度大。1985年出生的赵伟是该班的副班长。赵伟大学学的是电力设计,“原本以为工作会从事设计相关工作,没想到来了还要爬几十米高的塔擦绝缘子,甚至还要一个人穿越无人区,工作和想象中存在一定落差。”参加工作不久,赵伟就一个人背着两瓶水进入有8基塔的无人区巡线,手机没有信号、水喝完了只能喝水沟里的水,甚至还差点迷路,一口气走了5个多小时才在天黑之前完成巡线任务,走出无人区。 不过,赵伟很快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并承担起了天生桥局风险等级高、外部情况最为复杂线路的运维责任。班组管理和线路维护等等这些每个线路班长都要去做的日常工作,赵伟却能做到更细致、更创新和更实用。赵伟说:“要管好这3条线路,就必须事事细致,不仅需要管好设备,更要管好人。” 线路四班成员都是“80后”,为及时掌握班组人员动态,赵伟利用“云笔记”建立起班组人员“动态表”,合理安排每一个人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他们班从来没有因为工作安排不合理而产生矛盾,每个人干工作的精神头都很足。”输电管理所副主任李标俊告诉记者。 在生产上,赵伟尝试利用大数据进行动态管理,结合闭环管理模式,确保能及时发现和快速解决问题。赵伟建立起该班所管辖的281公里线路、482基铁塔的“动态资料”,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该班的巡视、作业计划、实施、检查到整改,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分工和标准。“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不能只发现而不产生效果,再细小的隐患也要重视。”年轻的赵伟在工作上表现出了更多的干练和成熟。 驱车在盘山公路行驶数小时、爬上一两个小时山路,再按照作业标准对铁塔的塔位、通道、绝缘子和地质环境情况等多项内容进行检查、拍照、记录——这些都是班组人员日常工作的常态,琐碎且重复性高。然而,正是他们把这些看起来琐碎日常之事尽可能地做到完美,才保证了西电东送的万无一失。 严以用权 领导干部更好地运用群众赋予的权力,让员工在公平的环境中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 不久前,超高压公司评选表彰了2014年度“尽责标兵”,意在鼓励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坚持履职尽责,以认真细致和扎实的工作保安全。该奖评选标准非常高,2014年度仅有3名员工获选,天生桥局的赵伟就是其中之一。之前,天生桥局钟昆禹和黄徐等年轻的基层员工也获得过类似荣誉。 “在职务、职称、先进员工的评选方面,我们认为员工是‘赛场上的马’,谁跑得快,我们就肯定谁,而且坚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方辉介绍,赵伟他们都比较年轻,工作时间也不长,但是他们依托西电东送这个平台做出了成绩,同样会获得企业认可。 兴仁换流站站长黄徐曾3次参与换流变压器现场修复。2012年,黄徐等人与厂家一起独立自主完成了天生桥站408321换流变压器的现场修复;而学历并不高的刘苗查因为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最终获得“感动南网”员工和“中国最美一线工人”等殊荣。 据介绍,天生桥局在进行干部选拔时不仅要竞聘演讲,还会结合他们日常的工作表现,群众评议、民意测评等多个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方辉表示,该局不会以领导的好恶、人与人之间的亲疏来决定人员的使用、提拔,而是全方位地考察一个人的人品、技术、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等,从而促使领导干部能够更好地运用群众赋予的权力,使这个“权”能切实地带给员工益处,推动企业发展,让员工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 今年,天生桥局制定修编了《天生桥局技能人员三年规划》的方案,从员工岗位出发,不分身份,为他们设定出职业的发展目标、道路和实施情况。这样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氛围很快引发了“鲶鱼效应”。近些年,员工进行自主技术和管理创新的热情高涨,就连国内新兴的无人机技术在该局都已取得多项关键突破。 无人机项目的负责人之一陆军在接受完记者采访后就携无人机到一线巡线了,办公室里,他用无人机拍摄的鲁西换流站建设进程还在电脑上播放:从一片荒芜到机器轰鸣的“三通一平”建设…… 天生桥局的未来道远且阻,不过从他们“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好”的朴素心声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团队准备好了。 ■记者手记 在大时代不忘初心 天生桥局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兴义市,这座城市的机场非常小,不过近些年往来与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的航班明显增多,这是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着的变化。实际上,我们都正经历着一个急速变化的大时代,个体命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会面对更大的压力和诱惑。而在天生桥局,我看到了每个个体的不忘初心,以及对“奉献在桥头堡”精神的传承和坚守。 刘苗查、张华等都是和天生桥局一同成长起来,也是该局勇于奉献、踏实干事、敢于担当和创新精神的最早一批践行者。无论所处的环境如何变化,他们始终都保持着朴素、踏实和专业的做事风格,是很多年轻员工的榜样和标杆,他们也非常乐于帮助这些年轻人快速成长。 我在采访中接触了天生桥局很多年轻员工,他们大学毕业之后从武汉等城市到天生桥局工作,不少在最初内心都有过挣扎,不过最终克服一切不适应,爱上了这份工作,也在这里安家落户,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可以说是把心定在了天生桥。明显感觉到,他们对天生桥局老一辈的精神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并融入了自己当下的工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种精神的传承对于天生桥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也不止于传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实际工作中勇于和敢于寻求创新,而且产生了不少创新成果,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创新本身也变成了一种很高境界的传承,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站在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的大坝上,同行的前辈讲起其建设历史和肩负的使命时,那种强烈的画面感让人感到无比震撼;置身于天生桥换流站,站内设备运转发出的声响,仿佛是一种诉说,也是一种警醒。当真正走进和了解西电东送时,心中对输电事业肃然起敬。 那一刻,作为一个在千里之外享受西电东送带来便利的普通人,也开始理解为什么天生桥局有着这般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他们为什么在大时代洪流中能不忘初心,对职业时刻保持如履薄冰之心,坚守奉献在那巍巍大山之中。 |
|
|
|
|